起步:
在单车上拼出的业绩
2016年11月份,我加入了中明公估。虽然是做保险理赔出身,持有公估从业证书,但都是在主体公司的管理经验,没有公估经营管理经验,我加入中明的第一件事就是转换主体公司高高在上的思想,从头开始。没多久,郭富强总加入中明公估,他是学医的,我精通财产,做健康险,我俩的搭配真正实现了1+1>2。我们马上开始了创业步伐,自己谈业务自己查勘。我记得很清楚第一个业务是北京太保的雇主险内蒙出险,当时公司刚起步,没有查勘员,自己去做的查勘,创收两万多元,为公司起步做了一个开门红。
2018年是业务拓展的关键年,中明公估只有20多个人。中明在行业内知名度不高,洽谈合同全靠人脉,我就天天耗在保险公司拓展业务,到处宣传中明的优势。合作保司在公司附近,每天下午准时去保司“刷脸”,谈理赔的事。先坐公交再骑单车,来回要花8元。公司那会刚起步,我办了共享单车的月卡,有时候还能抢到红包,比坐公交便宜。我们和保司的时间不匹配,有时还没等我吃饭,人家就上班了,所以必须吃得快,以便及时回复。由于去得频繁,经常和合作公司的伙伴沟通细节,反复洽谈项目如何操作,他们都被我处成了同事。四季奔波,路两排种满的银杏树,从抽出嫩芽到擎起绿荫,覆盖了整个树身。公司的业绩也像滚动的车轮,使劲蹬就跑得越来越快!
经过2年的努力,我们凭借意健险专业的调查,在公估调查圈略有名气,2019年公司业务腾飞式发展,工作量越来越大,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,早出晚归已经完不成现有业务的处理,招来的人也不能快速跟上业务,为了节省成本又不敢大幅招聘。
发展:
与时间赛跑,不能输
想着多干一会就可以免去一个人的人力成本,我给自己压得工作量很大。周中有很多电话洽谈,我住得近,每天六点半就到职场,这样九点可以开展别的工作,就算加班到12点,任务清单上的活也要干完,每天我都要数千次点开公估系统,审核和签发公估报告,根据情况做追踪,检查是否漏项,案子收费多少钱,开票后再送到保司,有时候还要催账。为了节省成本,我要跨越整个城市去测试对方底线。我最喜欢的是周末,没人打扰的时间可以处理一些不紧急的工作。
疫情爆发初期,员工被迫在家隔离,无法创收,占据了我们70%的业务的最大合作伙伴通知降价,公司遇到了困境,事关公司生死存亡,我和郭总又开始为业务找出路,东奔西走,我在北京开展业务,郭总开启飞行模式,一年飞行20万公里,最终艰难的完成了预算目标。公司完成了快速发展阶段,进入坚守阶段。
2021年疫情爆发,最大合作伙伴再次降价,利润也降低了,为了保证公司盈利,我和郭总全力寻找开发其他责任险的项目,而且力度很大,我基本上每天早上6点到公司,要完成案件派工,保证员工上班就有工作可做。每天都要很晚才能回到家,周而复始的工作,我变成了家人、员工中的工作狂,晚上9点多回到家时孩子还在等着我,见到我后第一句话总是说:爸爸,明天可不可以不去上班,要不我一天都看不到爸爸了。听了孩子的话,我有点心酸,但我身上承载着100多个家庭的责任,一定要坚守,最终艰难完成了将近两千万的任务,由于疫情原因,员工产能相对较低,再加上最大合作伙伴的降价,导致开票不及时,出现账面亏损状态。
坚守:
不破不立,坚持客户至上
2022年,为了改变亏损状态,我和郭总经过考虑决定要做业务转型,摆脱利润比较低的健康险,开始大力拓展责任险和意外险,于是就到处去讲课,开拓责任险业务,到8月份,责任险已经超越健康险,转型取得了一定成绩,完成公司盈利的目标。
经常奔波在一线,“客户至上、服务至上”一直是我不懈坚持的方向。不管是面对正常案件情况,还是疑难案件和各种突发情况,我都会第一时间作出评估,并给出处理意见。
印象很深的一次,合作保司委托给我一个两死一伤的案件。涮肉馆的人一氧化碳中毒,老板晕倒,妻子忙不过来,饭馆的两个员工也要赔偿,我帮家属起草一些协议,跑了全部理赔流程,也为员工争取到了赔偿,对于特别需要帮助的人,我会不计成本去服务,更快更准更及时让客户拿到赔偿,这样我们和保险公司可以实现双赢,口碑都积累。能够及时回复到客户,切实感受到客户的难处和痛处,站在客户的角度上思考问题,以真心换真心,以服务换取客户的信任与支持。
从刚建团队的20人,到如今带出130多人的铁军,每年接案件量将近12000多件,在新冠疫情及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,公司还能克服种种困难,稳步发展,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梦想,就是争取早日成为行业领军人物。